close

容我引用夢萍姊在上課時提到的例子,來解釋先入為主的觀念如何影響我們的決定
兩個都從18歲起就發生性行為的女生
A每次性行為都有安全的使用保險套
B有時候用有時候不用保險套
請問A與B哪一個具有較高感染到HIV的風險呢?

我拿這個問題去問林松義
他回答當然是B,但他覺得題目好像有陷阱
沒錯,我又接著說,如果再加上幾個但書,A的身分是性工作者,B則是所謂的良家婦女
那麼他又會怎麼決定呢?林松義啞口無言了,但他又提到,雖然A每次都有用保險套
但因為性工作者的身分會不會也跟著提高了保險套不安全的機率
不過保險套不安全的機率遠遠低於你不用保險套啊~
我順勢提起夢萍姊說過的另一個例子
有位個案,只跟兩個人發生性行為,一個口交,一個無套肛交,然後就感染HIV了
(那名個案便抱怨早知道多跟其他人搞過…話不能這樣說啦)
所以也不能認定性生活活躍就比較容易感染HIV,倘若都有安全性行為
就比偶然一次不安全的性行為還要來的強
說穿了大家都是投機心態
“我不會那麼衰吧!”,”看對方身強體壯,作息正常,應該不會是感染者吧!”,”我又不是性工作者,應該不會接觸到吧!”
上述的話裡另外帶有許多對感染者的錯誤迷思
例如,感染到HIV就是衰,如果得到流感咧?同樣是生病,哪來衰不衰可言
感染者為了提高本身免疫力,其實他們作息都比我還正常,感染者也不都是病懨懨的模樣
只要有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,其實我們感染到HIV的風險都是一樣
管你什麼工作職業,醫生也會生病,法官也會生病,病原可不會挑職業傳染的

HIV也不是同志或性工作者才會得到的疾病,異性戀也會中鏢的
跟台中縣衛生局的碧蘭姊聊天時,她所接觸的個案中,告知陽性結果時有很有趣的現象
最震驚的通常都是異性戀,接下來是藥癮者,同性戀感染者也會有震驚的情緒,但更大多數是相當淡然
“終於得到了啊~”大概是這樣的心情
不鼓勵每個同志都先抱著這種觀念在江湖上走跳
沒有任何文獻記載或科學研究證實身為同性戀,總有一天會得到愛滋病
假設寶素齋有天覺醒發現自己其實是同性戀(只是假設,請勿認真)
但長年以來他都只跟自己的雙手發生性行為,他一輩子也不會得到任何的性病啊~
異性戀之所以那麼震驚,因為他們長久以來的觀念都是偏差的
以為愛滋病是特定族群才會感染的病,殊不知危險的性行為就會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中
管你在什麼族群裡

最後,只要有過不安全的性行為,還是建議大家都可以去篩檢看看
去體會一下那種刺激感,除非你只跟自己的雙手發生過性關係
只要有過無防護措施的性行為,體液的直接接觸與交換,都應該去做篩檢了解自己身體狀況
就像我們會定時做體檢,篩檢的用意也是這樣的
況且性病除了HIV,還有一大脫拉庫有的沒有咧~
咦~愛誌意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rionnn 的頭像
    prionnn

    prionnn的部落格

    prio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